【DTSE Tech Talk】人人都是开发者丨低代码应用开发指南 NO.2:低代码应用构建流程和适用场景分享
DTSE Tech Talk是华为云开发者联盟推出的技术公开课,解读云上前沿技术,畅聊开发应用实践。专家团队授课,答疑解惑,助力开发者使用华为云开放能力进行应用构建、技术创新。
《人人都是开发者丨低代码应用开发指南》系列精品内容合集:
☆ 第一期:回归理性,直面低代码
☆ 第二期:揭秘华为云低代码技术微认证
☆ 第三期:零代码玩转汽车营销
本期直播详解
-
华为低代码平台应用魔方AppCube的开发能力
- 使用AppCube实际开发一款低代码应用的过程
- 华为低代码的学习体系和认证考试,助力开发者求职buff加成
直播讲师:华为云PaaS服务产品部资深专家董鑫武、DTSE工程师李强强
低代码的前世今生
软件开发从机器语言时代开始,历经以汇编语言为代表的低级语言时代、以Java等面向对象的语言为代表的高级语言时代、以Oracle等为代表的第四代语言,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低代码/零代码时代。低代码编程技术的出现,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留给了开发平台的研发,致力于减少影响软件开发效率的不确定性因子,如人员来回沟通、业务与技术的Gap、人员技能差异、新技术复杂集成等,以期达到提升开发效率的目的。相对传统开发方式而言,低代码在软件开发全流程中的差异点大致如下:
AppCube低代码:元数据驱动,前后端解耦
AppCube 是元数据驱动的全云化一站式程序低代码开发和运行平台,支持应用构建、代码编写、编译、测试、发布、上线。平台提供自定义创建或扩展数据模型的能力,提供拖拽式、图元化编排业务逻辑接口的能力,提供基于H5开发前端页面的能力,不提供开发手机原生app的能力。专业的开发者可以使用TypeScript语言辅助开发。
使用AppCube进行应用构建的步骤,大致分为创建应用项目、设计界面、绑定数据模型、编排业务逻辑和测试发布。
直播中详细讲解了每一阶段对应的AppCube功能模块及相关的使用步骤,服务编排举例如下,欢迎查看回放观看全部内容。
完成了应用开发之后,通常需要安排测试和商用运行部署。为保证数据安全,不中断在网现行业务,AppCube为开发者提供开发、沙箱、商用三套环境。
百闻不如一见:应用开发实操演示
结束理论介绍后,两位老师以园区访客出入审批应用场景为主线,为开发者讲解此应用系统是如何逐步开发出来的。在正式开始动手进行应用构建前,董鑫武老师先分析了该应用涉及到的用户角色、相关业务交互流程和关键的交互页面,并交待了使用AppCube进行该应用开发的工作顺序。
预知详情,欢迎观看实操回放。
华为云低代码微认证 助你求职buff加成
董鑫武和李强强老师本次讲解的实战内容,其实也是华为云低代码技术微认证的一部分。微认证适合所有对低代码开发感兴趣的社会人员和高校师生。通过微认证后,开发者能够了解低代码技术,并通过实战提升自身的低代码开发能力。目前,部分企业已经将通过该微认证作为员工上岗条件之一。感兴趣的开发者可以搜索“使用AppCube低代码平台开发园区访客应用”,访问华为云学院网站报名学习认证。
本期课程价值问答整理(摘录)
本期直播过程中问答区非常活跃,受直播时间限制,专家老师挑选了部分问题进行回答。受篇幅限制,本文摘录其中三个价值问题。
根据 Gartner 的官方预测:“到 2025 年,70% 的新应用将由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完成开发”,如何看待未来低代码运用的广泛程度?
上一期也有类似问题。当前低代码其实是面向专业软件开发工程师的,不是面向专业人员的。因为使用低代码平台还是需要用到比较专业的开发逻辑、开发思想,普通的业务人员还不掌握这些知识,并不能开发出真正的具备复杂性的应用。Gartner认为零代码是低代码的一部分。部分业务人员也可以用低代码平台构建出相关的应用,但这部分业务人员通常也受过软件开发相关的教育和训练。国内现在零代码比较多,大家倾向认为业务人员可以使用零代码去开发,这个现象也确实存在。但就像我上期说的,我们看待低代码要回归理性。应用中要用到的函数、算法,尤其是比较核心的算法,不适合使用低代码开发。低代码更适合以微服务的方式去“调用”这些能力,而不是去“开发”这些能力,否则效率会比较低下,不建议。关于70%这个数字,个人是这么看的。这里面说的低代码是一个理念,并不是只有低代码平台开发出来的应用才叫低代码。在应用开发过程中,符合低代码这一理念的,也可以称作低代码应用,比如在开发时使用了封装好的东西,做了配置式的开发,或者用了已经抽象好了的底层的业务逻辑,我认为都属于低代码的范畴。基于这样的理解,我认为“到 2025 年,70% 的新应用将由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完成开发”这样的预测是合理的。未来低代码重点还是应该聚焦软件开发工程师,零代码在业务人员当中使用。国内零代码的发展情况比国外稍微好一些,它释放了软件生产力,未来的前景是好的,不过离真正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:刚开始需要低代码去开发可复用的组件、逻辑,当这些可复用的单元越来越成熟,再由业务人员去进行拖拽式开发,这样才会有一定发展。先低代码打好可视化的基础,然后零代码,应该是这样的过程。
使用低代码开发出的系统,性能会不会很差?低代码开发出的系统,耦合性是否过强,导致后续维护困难?还有就是作为开发者关心的测试问题?
AppCube平台部署是具备弹性伸缩能力的,平台也会提供测试机制去保障相关的性能,华为云在这方面是比较成熟的。AppCube最开始为电信运营商的计费、CRM等系统定制提供服务,那些系统对性能的要求也都比较高。一般来说,选择了低代码平台之后,开发出来的应用确实会对低代码平台有一定的依赖。但就应用本身来说,用AppCube低代码开发出来的应用前后端是解耦的,这方面不会有问题。至于测试,AppCube有提供沙箱环境,这样应用在正式上线之前可以进行充分测试,提前暴露可能存在的功能问题。
如果用AppCube开发一套系统,例如停车场收费系统,大约需要多少费用,和市场上已有的系统相比有什么优势吗?
停车场收费系统主要是计费的业务,这类业务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,在性能方面也对后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。市场上现有的系统大多是传统全代码方式开发的,使用低代码,可能是对老旧系统做改造,或者是全新开发。如果是全新开发,那关于计费的核心算法的部分,最好是把算法用传统方式开发好,然后以微服务的方式接入到低代码当中。如果用户是第一次使用低代码平台,可能会感觉跟全代码的方式很不一样,甚至还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和熟悉低代码平台的使用,并不一定能感觉到低代码到底给他带来多大优势。但随着对平台的熟悉、随着系统计费规则、逻辑不断扩充,低代码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出来。随着应用资产沉淀越来越多,低代码带来的效率提升效果越明显。如果是在传统系统做改造,情况类似。我们不要认为引入低代码可以解决一切问题。计费系统比较复杂,里面的算法开发目前还是适合全代码方式,业务逻辑之类的可以使用低代码去编排复用,PC端、手机端等不同终端的页面也可以用低代码去开发,这样是可以提升开发效率的。综合来说,开发一套计费系统,要根据全代码和低代码的特点去将两者结合使用。
- 点赞
- 收藏
- 关注作者
评论(0)